大明朝崇祯七年的下半年早已没有了朝代光辉。

    大明深陷流寇与鞑子,天灾泥潭之中。

    远在海外,一所世界顶尖高校悄然创立。

    西洋开始创建警卫队保护殖民地。

    青州府,明霜打的衣衫尽透。

    魏昶君看着各地传来新的汇报。

    “里长,南直隶王旗总长传来消息。”

    “曲城麻杆军如今先后破曲城,应城多县,如今和周边驰援明军对峙。”

    “青石子总长传讯,祈活军现已于徽州府,安庆府,宁国府各地化整为零,开始各自建立小股队伍与明军厮杀。”

    “如今先后攻破六县,辗转各乡村镇,百姓影从。”

    “明军操练用以平定汉南的天雄军如今在凤阳各地接连失利,已经撤离回转。”

    现在天下很乱,大厦将倾,山河危若累卵。

    三百年浩荡大明终究腐朽,在时代尘埃中寸寸溃散。

    魏昶君冷眼看着,身后勘舆万国全图与大明皇宫内,崇祯背那一幅别无二致。

    只是这张图旁边,赫然还悬挂着新舆图。

    大明偌大山河,在其中也不过一隅之地。

    他从未将大明当作最后的对手,甚至鞑子。

    现在,他知道,变革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片古老土壤上矗立了数千年,雄踞世界前列数千年。

    这场人类漫长历史棋盘中,他们也做为博弈者更换了无数对手。

    直到现在。

    只有他知晓,未来历史中,那屈辱至极的四百年,他们花费了多少才重新回到执棋者的位置。

    他来这里,便要将这些屈辱焚烧个干净。

    从崇祯七年开始。

    从大明山东往南,看烽烟次第!

    各地发展势头良好,魏昶君也开始思考新发展。

    火车。

    之前已经修筑二三里的火车,实际上只是工业发展过程中最初的实验品。

    因为先前刘方等人已经制造出初代蒸汽锅炉,用以实验。

    但锅炉的各类参数还需要漫长时间调整,同时弊端很多。

    比如这类最初级的老式锅炉,水火一体,体积很大。

    不仅占地宽阔,不易用到火车,战船上,同时危险性很高。

    如今火器营刘方,魏昶琅还带着一众工匠在继续调试,尝试如何将之缩小,同时保持安全。

    好在生产流水线开始逐步出现,各类零部件打造也有一定基础。

    彼时魏昶君则是抵达东昌府工业区。

    如果说青州府工业区,主要是为流水线生产和制造各类百姓使用方。

    那东昌府工业区发展则截然不同。

    除火器,锅炉制造外,东昌府如今工业区几乎汇聚了青州三府,乃至周边山西,陕西,南直隶等各地最顶尖的工匠。

    这些经验丰富的工匠往往能在设计上提供符合时代的思路。

    尤其是东昌府开始搜集愈多各类算筹,天文,地理类书籍。

    民部主张展开的首个格物部,如今更名天工院,便坐落在此。

    算筹部在研究徐光启这位大明礼部尚书呕心沥血翻译的几何原本。

    同时还有匠作部在学习天工开物,并每日展开延展讨论。

    魏昶君抵达时,魏昶琅正和一群匠户商议大批量制造传动齿轮和传动轴,见到魏昶君,魏昶琅眼底明亮。

    “里长。”

    入了火器营,他很少称呼魏昶君为兄长。

    因为他知晓,如今自己不仅仅是魏昶君的弟弟。

    未来他们会打造一个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时代。

    没有皇帝,没有地主缙绅,没有一切欺压。

    现在他们,红袍军,启蒙部,监察部,民部,乃至一个最底层的民众,都走在这条路上。

    他们是志同道合之辈!

    “里长,这是吾等研究后定下的传动零部件尺寸。”

    “现在吾等正在确定材料,确定前期准备,预定在月底开始投入首批试产。”

    “一旦齿轮开始大规模出现,并搭配刘方先生的蒸汽锅炉,未来不仅是火车,战船,甚至连棉纺织作坊那些纺织机也许都能大幅提高生产。”

    魏昶琅很激动,同时也告知魏昶君,目前生产此类传动部件问题很多。

    站在他身侧,一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闻言点头,神色肃然。

    “之前火车尝试运行制作,但吾等很快便发现其中问题。”

    “轴承连杆,以及传动齿轮以如今材料强度,很难达到长期使用水平。”

    “第一个问题,是材料本身属易损物品,需要找到替代材料,足够坚韧,这些问题必须交给冶铁作坊解决。”

    “在此过程中,吾等要做的,便是大量生产零部件,以便替换。”

    “这也涉及到第二个问题,那便是此物生产流水线打造,需要用到镗床一类物品,或者说,更高精密度的各类工具用以塑性。”

    “水力镗床能解决一部分,眼下吾等正在尝试研制新式高强度零部件加工器械。”

    “这些齿轮设计传动,吾等多从江南一带带领钟表匠参与研制。”

    “他们对齿轮传动很有经验。”

    魏昶君闻言转头。

    如今江南彻底乱了,在祈活军和麻杆军先后赠医施药,给予粮食后。

    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江南自古富庶不假,但富庶的从来只有那些地主缙绅,盘踞的土皇帝。

    天灾之下,百姓只能沦为佃户,这些匠人自也好不到哪里去,纷纷举家搬迁,躲避战火。

    如今一群钟表匠激动看着眼前这位三府总督。

    他们不是首日抵达,故而更明白他们究竟参与到缔造一个怎样世道之中。

    以工匠身份,改变时代,名留史册!

    魏昶君笑容温和,一一询问,直到最后,目光落在魏昶琅身旁三十岁左右中年身上。

    “多久能出成效?”

    目前火车轨道虽未开始大面积铺设,但传动齿轮的确是重中之重,和蒸汽锅炉优化一同发展,刻不容缓。

    中年人也抱拳,激动开口。

    “有这些江南钟表匠师傅,只要算筹部测算出最佳比例,预计在月余便能投入初步量产。”

    这一刻,魏昶君身后,黄公辅几名民部官吏也愈发期待。

    “那便暂定十日之后,开始铺设蒙阴至莒州铁轨,工期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