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二月十日,本该是新年。

    但天下人都在看一场热闹。

    红袍军和大清贼的厮杀。

    ........二月的鹅毛雪片卷着秦岭山坳里的铜哨声,十八根竹枪扎进冰缝后爆出的断茬泛着褐色。

    “省些力气。”

    安化县官道上,赵麻杆抽出腰间的半截葫芦瓢,让队伍最后的老猎户挨着山壁刮岩霜化雪水。

    三天前的伏击中官兵抢走了粮袋。

    他们队伍饿的厉害。

    但这些人还在朝着山东走,从南直隶朝着东昌府方向走!

    南直隶!麻杆军就是援军!

    他们被红袍军所救,所以当得知红袍军和大清决战时,麻杆军全体决定来一场千里支援。

    此刻行进的五十里陡崖间,有个十一二岁的瘸脚少年饿昏前,将怀中最后一抔观音土塞进昏迷产妇齿间。

    直到那孩子胸腔停止起伏时,麻杆军用砍柴大钐刀哭着在一棵树留下痕迹,等着以后来埋他。

    继续赶路。

    继续去支援!

    “赵当家的看天上!”

    断臂的私塾先生哭着指着树上。

    官道树木两侧有三十七具裹着薄麻布的尸体正被鸦群撕裂,那些被砍掉左手的农户正是从随州城里自愿当饵的分队成员。

    如今悬尸于七丈树冠摇晃的脚踝上还绑着官军追兵的箭衣布条。

    “这哪里是去东昌府。”

    雪盲的老瓦匠第十三次抓挠自己化脓的眼眶时,忽然蹲在这些残骸下痛哭:“这是往阴曹地府借路。”

    赵麻杆什么都没说:“红袍军把咱们当人,咱们就得帮他们。”

    “弟兄们!”

    “这世道很烂的,这世道是需要拿命去换的。”

    “走,去东昌府!”

    至平阴渡口浮冰漫滩之际,又有好几个麻杆军冻死,还有饿死的。

    一路上这些人宛如乞丐。

    饥寒交迫的前进。

    抵达东昌西门的黎明正巧逢上城头换哨。

    当这不到二百个缠着烂布袄的残兵撞响包铁城门环时。

    红袍守军还以以为敌袭,有人怒吼:“报上名号!”

    烽燧台上传来暴喝。

    面皮覆霜的老瓦匠突然抖开残旗,麻杆军全体人都在喊着:“豫州安化大营赵当家,领义军三百奉命驰援红袍军——”

    那声撕裂心肺的告音未落,城门守将惊见冻伤的汉子们怀中抱着的根本不是兵刃,还有一些弟兄们的尸骨残骸。

    风雪在那一刻骤然停顿。

    这一刻城门打开。

    魏昶君是从睡梦中被叫醒,当他得知麻杆军千里冰雪驰援时,他不顾一夜没有休息,急匆匆在暖炉看着这些乞丐一样的人。

    这哪是军队啊,每个人都有冻疮。

    所有人都颤抖,套着各种破棉袄,手里拿着兵刃倒是磨得锃亮。

    为首的赵麻杆跪在地上,甚至喊着请战。

    “这是....我的援军兄弟。”

    魏昶君在笑,他第一次那么温和的笑,他亲自搀扶着每个人,大声咆哮喊着。

    “去准备肉汤!”

    “棉袄。”

    “医师!”

    “暖炉!”

    “让我我的援军好好休息!”

    “不得怠慢!”

    魏昶君眼神带着泪水,他其实对大清这一战并不忌惮,他做了太多准备了,怎么可能会担忧。

    但是他会感到落寞。

    因为哪怕就算自己造反。

    但大清呢!

    大清到处烧杀抢掠,一路上从河北到陕西不断掠夺,大明朝堂,各路军队,各大武将,没人阻拦。

    全部都冷笑,甚至看笑话一样,坐山观虎斗的看着,等待自己和大清两败俱伤,他们好开始渔翁之利。

    魏昶君只感到落寞,他有时候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但有时候也熟悉历史知道,但真正感受历史的腐朽时他很复杂。

    但!

    援军来了,不到两百人!

    这就是最好的援军。

    这天下再腐朽,终究还是有真正值得他愿意去救世的人!

    ..........“红袍弟兄帮助咱们,他没卖过俺们豫西流寇!"“咱们祈活军也要帮他们!”

    这是合肥前往济南府的官道。

    三更寒雾笼着东倒西歪的人群。有人忽然跪下徒手拔出野草,不断吞咽着。

    祈活军如今换了三个首领,这一路上千里驰援的路上,没人后退半步。

    都是一顶一的狠人!

    新的首领叫张疤,他此刻正盯着官道前拦路的大明兵卒。

    “杀!”

    五更梆声刺破庐州驿残墙。

    几十个祈活军盯着短箭矢冲锋。

    直到七个大明兵卒死,终于又过了一关。

    但祈活军第三任首领张疤断气了。

    而后祈活军继续推选新的首领。

    继续前进。

    这一路上五十三人已在十五日间换了八个领头人。

    残军踩着碎成冰渣的军印爬过肥城垛口,他们终于望见济南城郊荒地上残留战场硝烟。

    于是这一刻新的领头人。

    祈活军首领-孙疤瘌对着济南府城区喊着:“祈活军四十人!”

    “前来驰援红袍军!”

    城门大开。

    青石子第一次很激动的前来,他真的激动,他甚至小跑的时候都有些发抖,不断擦着眼泪,甚至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不断踱步,不断前来。

    在城区墩门内,这些祈活军寒酸极了,很多人都基本上靠着一口气不至于晕倒。

    “医师!”

    “救他们。”

    “这是我们最尊贵的援军。”

    “里长肯定很开心的。”

    “这世道不至于那么朽烂。”

    “哈哈哈哈。”

    青石子在笑,他真的很开心。

    开怀大笑,满意的笑,畅快无比的笑。

    “你们一定要吃饱喝足,之后咱们一起打仗,我们很需要你。”青石子努力维护祈活军的尊严。

    因为城墙之上到处都是火绳枪,重甲,虎蹲炮各种,数不胜数.....他们这些援军相比之下,显得是那么寒酸,孤苦伶仃。

    “你们是最好的援军。”

    青石子忽然指着外面,指着大明江山。

    “大明朝的豪强,缙绅,那些东林党,那些浙党都瞎了眼了。”

    “一个个裹着奢靡生活,都以为看两败俱伤。”

    “都笑着,都自以为是着。”

    “他们完全不知道,在这一战之后,他们都将被清洗的彻彻底底!”

    “我们来援军了。”

    “最好的援军。”

    “所以鞑子们,这一战你们走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