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莫柱竣未曾触犯大明律。”

    阎应元垂下眼睑,宛若陈述,却让房间内气氛愈发压抑。

    “但他已死。”

    “吾等是否可以视作,魏大人在聚拢民心?”

    姿态平静,话语却格外锋锐,这一刻,阎应元抬头,眼眸锐利。

    两人目光对视,无人开口。

    即便被阎应元掀开内幕,魏昶君依旧平静,眼眸渊深淡然。

    阎应元没有在意眼前这位仍是大明重臣的青州府同知是否回应,继续开口。

    “还有红袍军。”

    “大明并非没有相关律令,便是边军,亦无此等禁令。”

    “与民秋毫无犯,战阵搏杀,不为大明,不为自己,只为百姓。”

    “魏大人打造这样一支铁军。”

    话音微顿,彼时,书生长袍的阎应元复杂叹息。

    是的,他已经猜出来了。

    “莫非,魏大人不信大明足以于如今乱世中力挽狂澜?”

    魏昶君凝视眼前身影,两人视线一时转向窗外。

    寒灾,大旱,流民遍地,天灾四起。

    朝堂官吏结党营私,苛捐杂税。

    内有流贼,外有鞑子。

    这样的世道,腐朽堕落,早已摇摇欲坠,谁都看的分明。

    良久,魏昶君伸手,指着自己身上那件已然褪色的青衫。

    和乡镇之中,最普通百姓并无不同,寒酸的可笑。

    但,这是一件大明青州府同知的衣衫,如今穿在一位朝廷重臣身上。

    阎应元终于沉默。

    魏昶君没有催促,默默续茶。

    他从一开始,便知道,阎应元是个聪明人,故而自己不必劝。

    “魏大人想要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道?”

    窗外寒风呼啸,卷起大雪飘扬,魏昶君放下茶杯,声音平静而坚毅。

    “藩王会死,缙绅会死,权贵亦会死。”

    “天下利益,先归百姓,再分底层官吏,剩余给予高层官吏。”

    “余者,便是吾。”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莫名的,阎应元忽然想到这句话。

    自上古至此,似乎始终只是一个标准,直到此刻。

    似乎真的有能做到之人,而如今,他便在自己面前。

    想到千里奔赴,一路所见冻毙孩童,枯瘦老者,江南奴仆,军户惨烈,想到一心为百姓能活下去的万历首辅,死后遭遇掘墓鞭尸。

    高高在上的缙绅贵族歌舞升平,酒肉饮宴,与死在大雪中不见天日的尸身,终于汇聚。

    这竟是同一个世道。

    胸中情绪翻涌,阎应元凝视前方眼眸,恍惚似见腐朽晦暗世道中,燃起的一团火光。

    这一刻,他知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书生长袍起身,肃立,郑重行礼。

    魏昶君坦然回礼。

    彼时,昔日史书上死守江山者,终于归心!

    二月,陕西巡按带着朝廷下发十五万两银子和二万石粮食,奔赴陕西。

    三边总督杨鹤终于有了底气,带史可法等人开始拿着免死牌四处宣扬赈济灾民,安抚流贼。

    而青州府,魏昶君也在忙碌着。

    如今房内汇聚的,便是青州府民部,启蒙部所有官吏。

    从副总长周愈才,到徐白海,夏允彝,吴同尘等各掌控一地政务大小官吏,尽数列座。

    启蒙部总长保庵录,楚意,南道赢等人亦在此地。

    坐在魏昶君身边者,则是昔日曾任浦城知县,南京山西道监察御史,如今投身魏昶君身边的黄公辅。

    所有人目光汇聚,看向魏昶君。

    周愈才等人亦是兴奋等待。

    红袍军立法之事已传出,证明里长当真开始踏足大明这方宏阔世道,接下来,民部与启蒙部,或许也要有新的变动了!

    “昔万历首辅太岳先生曾言,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纵观如今大明,朝堂未必无视流贼天灾,屡次拨款派兵,何故不曾见效。”

    “盖因官吏多懒政,怠政,尸位素餐,多无作为。”

    “今吾欲重建考成之法,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魏昶君起身,目光冷冽,扫过一众民部官吏。

    “即日起,民部建中枢组,由吾,黄公辅,周愈才几人亲自监察。”

    “自青州府,至莒州,蒙阴县,沂县,来县等一应大小官吏,均需设定日,月,年三考。”

    “分别于赋税,人口,资源产量做相关规划,限期完成。”

    “凡未完成者,退出当前主政之位,更换官吏再行完成。”

    “经吾等商定,各城一年规划如下。”

    “来县,依照明朝末年生产力模拟,人口发展预计一年达九万六千人,年产半成品铁......。”

    “蒙阴县,模拟人口发展预计一年达十九万人,流动人口三万,首年完成田赋税收减少百分之五十,商业税收提高至五税一,棉花产量......。”

    随魏昶君将规划纷发,一众官吏目光肃然。

    但立法之事,显然不只民部。

    这一刻,魏昶君再度将目光转向保庵录,楚意,南道赢所辖启蒙部。

    “启蒙部即日起,亦当立法。”

    “着令保庵录,楚意,南道赢三人,即日起着重建设思想。”

    “军中自十人师起同样进行考成法考核。”

    “保证军中负责十名军卒,知晓为何而战,皇权由来等思想建设。”

    “凡首次监察未普及者,责令教导。”

    “再次监察未普及者,尽数革职,重入书院学习!”

    这一刻,魏昶君取出大致框架,开始与启蒙部,民部进行探讨,完善。

    人群中,徐白海看着手中民部发展规划,神情震撼,眼眸愈发明亮。

    若里长当真按照如此框架搭建,足以想象,未来治下发展政务传递,办理将会达到怎样程度。

    先前里长建立民部,与大明朝廷官吏架构并无太大区别。

    直到看到眼前民部立法,他才终于察觉到里长恢弘计划的冰山一角。

    这将会是一个全新政体!

    与张居正所推行考成法不同,没有任何阻挠的政体,若能将高效二字贯彻,将会彻底将青州府一地政治建设至前所未有之境!

    而保录庵三人亦面面相觑,神情惊叹。

    以事责人,相比先前思想建设全凭信仰,如今多了框架,反而开始愈发完善。

    南道赢震撼闭眼,眼前开始浮现出一个真正的政体雏形。

    不再散乱,不再毫无章法。

    一切开始有据可查,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