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授,辛苦你了”
控制室内,陈舟看向身旁的高结,第一次这么说。
“应该的。”
高结微微偏头,看着陈舟,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相较于这次短基线加速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其它的各项准备工作。
高结十分的清楚,陈舟是将这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项任务,交给了他。
整个物理学界所公认的,下一代加速器中微子实验,将致力于中微子流强,以及探测器的体积和性能。
从而研究中微子质量顺序、寻找新型中微子,以及轻子c破坏等重要的物理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粒子加速器探测器的因素,至少能够占到一半以上。
由此,也可以看出,陈舟对高结的信任,以及更多的考虑。
于高结而言,能够及时且有效的完成,陈舟所布置的这个任务,他自己也是十分满足的。
陈舟微微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
收回目光,陈舟开始看向,正在做着最后检查的,课题小组的研究人员们。
克罗斯此时走到陈舟身边,轻声说道“大概还需要十分钟,最后的检查,可以完成。”
“嗯。”陈舟淡淡应了一声。
在观察着最后检查工作的同时,陈舟的脑海里,也开始回忆着,整个研究中,可能存在疏漏的地方。
如果没有的话,那自然是最好。
如果有的话,那就及时做出调整,加以完善。
粒子加速器,一直都是高能物理学界,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
只不过,因为中微子的特性,在研究中微子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其它类型的实验。
但在陈舟的看法中,粒子加速器始终是最有效的,一个实验工具。
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流,具有能量高、流强大、方向性好等特点。
对于中微子这种,人们还不是太了解的粒子来说,是非常适用于去研究它们的。
像是传统的,用于产生中微子束流的装置。
就是由质子束流、靶、聚焦管道、衰变通道、垃圾站五部分组成。
其中,质子束流正是来自粒子加速器。
质子撞击的“靶”,通常由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如石墨等。
用以抵抗高功率束流,带来的巨大的热量。
碰撞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带电介子,通过一个加磁场的聚焦管道,变成同一个方向。
聚焦管道通常就设计成牛角的形状,使得不同横向动量的粒子,都能够得到聚焦。
而改变磁场方向,就可以按需挑选出,带正电或带负电的介子。
聚焦后的介子,在数百米长的衰变通道中,就会产生中微子或它的反粒子。
最后,尚未衰变的介子,跟其他除中微子以外的衰变产物,一起被传送到厚重的垃圾站中,被吸收,避免造成放射性的污染。
从这个装置以及整个实验过程,也可以看出,探测器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
而陈舟他们,此次便是采用短基线加速器,进行中微子实验。
基线指的就是,中微子飞行的距离。
在发现μ中微子之后,世界各地建造了多条加速器中微子束流。
并将中微子探测器,放置在距离束流很近的地方,通常相隔只有几十米,用于研究中微子与物质发生的相互作用。
这也就是短基线中微子实验。
说起来,这些短基线加速器实验,在最初是为了标准模型服务的。
在标准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它们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就好比1973年,cern观测到加速器μ子与强子或电子,通过“中性流”发生弱相互作用的过程。
成为电弱统一理论的重要证据。
并为电弱统一理论的三位创始人,温伯格、萨拉姆和格拉肖带来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中微子这个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出现后。
后期的短基线加速器实验,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同时承担了搜寻中微子振荡的任务。
只不过,其中大部分的实验,都没有发现中微子的类型发生改变。
仅有的例外是米国的snd和iboone实验。
但是,这些短基线加速器的实验结果,却又无法用现有的三代中微子振荡来解释。
必须引入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中微子。
因此,短基线加速器实验,就这个层面来说,也成为了探索更多种类中微子的重要线索。
而这,也是陈舟选择短基线加速器实验的原因之一。
陈舟或许不会是中微子振荡模型的提出者,但他一定会是其中的完善者。
他也极有可能是打开新物理之门的那个人。
“陈教授,整个加速器实验的检查,已经全部完成,没有发现问题”
高结在得到一名研究人员的汇报之后,走到陈舟的面前,语气有些激动的说道。
陈舟点了点头,看着高结,道“那,实验开始”
整个课题小组,所有的研究人员,全部撤离出这次实验的加速器装置,依序回到了加速器实验的控制室之内。
“都回来了吗”陈舟微微偏头,跟克罗斯问道。
克罗斯点点头“都回来了,可以开始。”
“嗯。”陈舟应了一声,旋即走到控制室的指挥台前。
稍微清了清嗓子,陈舟朗声说道“各位同事,经过我们近3个月的努力,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实验,我们终于准备好了”
“在今天,我们将去验证,中微子的质量顺序是否为正顺序,我们也将去获取c破坏相角的大小,还有那个我们一直寻找的,不为零的重中微子,还有θ23是否等于45°,还有”
这是第一次,所有的研究人员,听到陈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距离陈舟口中,这些原本虚无缥缈的东西,是这么的近。
“好啦,我虽然还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但现在,还是让我先去推开这个新物理之门吧”
“在实验之后,我相信,盛大的欢庆,正在等着我们”
说完这些,在每个人期待且激动的目光中,陈舟最后说道“现在,我宣布,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舟团队中微子振荡加速器实验,正式开始”
随着陈舟的声音落下,已经准备待绪的研究人员,立马便开始了正式的实验操作。
随着短基线加速器实验中,中微子束流的产生,这项牵动许多人的实验,已经开始
高能所里,何弘蕴和耿国建这两位副所长,正凑在一起,谈论着陈舟的实验。
“耿所长,你觉得他能成功吗”何弘蕴给耿国建倒了杯茶,有意无意的望着窗外。
耿国建看着这杯即将倒满的茶水,嘴角微微一动,开口说道“不管他能不能成功,至少我们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咯。”
何弘蕴没有说话,转而说道“喝茶,这个茶的口味,还是蛮不错的。”
耿国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做出品茶的模样说道“口味是不错,但不如以前。”
听到这话,何弘蕴看了耿国建一眼,最终缓缓说道“那篇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理论研究论文,一登出来,就已经注定了我们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现在,如果他这次的实验一次性成功的话,那就更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前,用时间去说事。”
“毕竟他只是花费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
耿国建微微点头“我们在最开始,没有拉拢到他,其实就应该知道,会是这样。”
何弘蕴突然轻松的笑了笑“你说咱们这么多年,是不是早就够明白了”
耿国建愣了一下,旋即也是笑道“确实是早就该明白的,华国学术界的环境,迟早有一天是会被改变的。也就是早晚的问题。”
“而现在,陈舟的出现,很明显契合了这个契机,也顺应了上面的意思。”
何弘蕴点点头,道“是这个理,现在的华国,已经不是以前的华国,他需要综合国力,尤其是高精尖技术和人才的储备。这影响的是未来。”
“对。”耿国建又笑了笑,转而问道,“我们是不是该准备些什么”
何弘蕴回道“还有时间,等他的实验结束吧”
“也对”耿国建缓缓起身,端着那杯茶,走到窗边,轻声说道,“反正现在,咱们上上下下,都在盯着这个实验呢,不用急”
华国科技部门。
李振邦此时正焦灼地,在原地走来走去。
只不过,看他的眼神,却又有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原因无它,全是因为陈舟的实验。
陈舟那边的实验消息,一传过来,李振邦就这幅模样了。
这个可以说是,关系到高能物理学界未来的实验,早就牵动着李振邦的心了。
从最初的立项选题开始,他就一直关注着。
如果不是因为国家科技部门的介入,陈舟怎么可能在最初选择课题小组成员时。
能那么顺利的,将所有的精英人员,给挑选走
虽然这些精英人员,并不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的人员。
但相对来说,这已经是国家,在最大程度上,对陈舟这位新时代科研领军人物的支持了。
因此,看着一直关注的课题,终于走到了最后实验验证的一步。
李振邦的内心,又怎么能够平静的下来
即使他可以算是,已经经历了陈舟不少的课题研究。
忽然,李振邦桌子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他赶忙回到座位,拿起电话“喂,你好,我是李振邦”
谁知李振邦的话还未说完,电话那头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振邦啊,实验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振邦神情一正,连忙说道“老领导,实验应该还在进行中,具体的实验结果,还不知道。等到实验一结束,我这边一收到消息,我立马向您汇报。”
老领导听到这话,倒是难得的说道“还在进行中啊我这琢磨着时间,看来没有琢磨对,陈舟这小子,一个实验,倒是牵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呐”
李振邦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说道“老领导,您也别急,相信陈舟教授,会给我们带来好消息的。”
“嗯,我也相信陈舟他,会一如既往地成功”老领导说完,便又吩咐道,“那行,振邦,我就不打扰你的工作了,等到实验结果有消息,你记得第一时间告诉我”
“好的,老领导,您放心”李振宁赶紧应道。
电话随之被挂断了。
李振邦放下手中的听筒,又摸出手机看了一眼。
还是没有消息。
放下手机,李振邦喃喃自语道“陈舟这小子,也是厉害,以一人之力,牵动了这么多的关注”
想到这,李振邦不由得又笑了笑。
他忽然想到,陈舟回国这段时间,华国学术界所发生的变化。
虽然很细微。
但,结果喜人。
收起思绪,李振邦知道,自己急也是急不来的。
这一切,还得看陈舟。
要是他能把实验结果给急出来,那华国恐怕,早就堆满了诺贝尔奖咯。
作为整场实验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所有人关注的主角。
陈舟其实并不知道,科技部门的领导,还有国家的老领导,也在关注着这里。
对于今天的实验,陈舟本身就没有透露过什么消息。
至于高能所里的研究人员,陈舟倒是能够想到。
他们此刻应该,也是重点看着这里。
而何弘蕴和耿国建这两位副所长,陈舟则是在上一次的欢迎宴会后,便再也没有打过交道。
再加上陈舟本身的性格特点,以及研究的忙碌程度。
对于这两人,他自然是没有更多时间,再去接触的。
所以,陈舟是压根没有想过。
自己其实已经给,高能所的这两位副所长。
给整个华国学术界,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这个影响,很有可能在这次的实验之后,达到一个顶峰。
在这么多暗中关注的目光中,一心只在实验上的陈舟。
终于,迎来了实验的结束。
实验室的控制室之内,在实验刚结束时,是一片安静的。
但在这短暂的安静过后,随即便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还有欢呼声。
每个人的神情,都异常兴奋。
每个人看向陈舟的目光,都显得激动不已。
因为,从实验反馈的数据来看。
这一次的实验,完美的契合了,陈舟理论研究的成果
即使在没有进行全部数据分析之前,他们都已经清楚的认识到。
这次的实验,成功了
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实验,一次性成功了
“陈教授,我们成功了”
“陈教授,我们成功了”
站在陈舟身旁的高结和克罗斯,几乎同时喊道。
听到这两声呼喊的陈舟,微微扭头,看了看激动异常的高结的克罗斯。
他冲两人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是的,我们成功了我们打开了,新物理之门”,
控制室内,陈舟看向身旁的高结,第一次这么说。
“应该的。”
高结微微偏头,看着陈舟,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相较于这次短基线加速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其它的各项准备工作。
高结十分的清楚,陈舟是将这其中,极为关键的一项任务,交给了他。
整个物理学界所公认的,下一代加速器中微子实验,将致力于中微子流强,以及探测器的体积和性能。
从而研究中微子质量顺序、寻找新型中微子,以及轻子c破坏等重要的物理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粒子加速器探测器的因素,至少能够占到一半以上。
由此,也可以看出,陈舟对高结的信任,以及更多的考虑。
于高结而言,能够及时且有效的完成,陈舟所布置的这个任务,他自己也是十分满足的。
陈舟微微点了点头,也不再多说什么。
收回目光,陈舟开始看向,正在做着最后检查的,课题小组的研究人员们。
克罗斯此时走到陈舟身边,轻声说道“大概还需要十分钟,最后的检查,可以完成。”
“嗯。”陈舟淡淡应了一声。
在观察着最后检查工作的同时,陈舟的脑海里,也开始回忆着,整个研究中,可能存在疏漏的地方。
如果没有的话,那自然是最好。
如果有的话,那就及时做出调整,加以完善。
粒子加速器,一直都是高能物理学界,研究微观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
只不过,因为中微子的特性,在研究中微子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其它类型的实验。
但在陈舟的看法中,粒子加速器始终是最有效的,一个实验工具。
加速器产生的中微子束流,具有能量高、流强大、方向性好等特点。
对于中微子这种,人们还不是太了解的粒子来说,是非常适用于去研究它们的。
像是传统的,用于产生中微子束流的装置。
就是由质子束流、靶、聚焦管道、衰变通道、垃圾站五部分组成。
其中,质子束流正是来自粒子加速器。
质子撞击的“靶”,通常由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如石墨等。
用以抵抗高功率束流,带来的巨大的热量。
碰撞产生的不同方向的带电介子,通过一个加磁场的聚焦管道,变成同一个方向。
聚焦管道通常就设计成牛角的形状,使得不同横向动量的粒子,都能够得到聚焦。
而改变磁场方向,就可以按需挑选出,带正电或带负电的介子。
聚焦后的介子,在数百米长的衰变通道中,就会产生中微子或它的反粒子。
最后,尚未衰变的介子,跟其他除中微子以外的衰变产物,一起被传送到厚重的垃圾站中,被吸收,避免造成放射性的污染。
从这个装置以及整个实验过程,也可以看出,探测器在这其中的重要作用。
而陈舟他们,此次便是采用短基线加速器,进行中微子实验。
基线指的就是,中微子飞行的距离。
在发现μ中微子之后,世界各地建造了多条加速器中微子束流。
并将中微子探测器,放置在距离束流很近的地方,通常相隔只有几十米,用于研究中微子与物质发生的相互作用。
这也就是短基线中微子实验。
说起来,这些短基线加速器实验,在最初是为了标准模型服务的。
在标准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它们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就好比1973年,cern观测到加速器μ子与强子或电子,通过“中性流”发生弱相互作用的过程。
成为电弱统一理论的重要证据。
并为电弱统一理论的三位创始人,温伯格、萨拉姆和格拉肖带来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中微子这个超出标准模型的粒子出现后。
后期的短基线加速器实验,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同时承担了搜寻中微子振荡的任务。
只不过,其中大部分的实验,都没有发现中微子的类型发生改变。
仅有的例外是米国的snd和iboone实验。
但是,这些短基线加速器的实验结果,却又无法用现有的三代中微子振荡来解释。
必须引入第四代,甚至第五代中微子。
因此,短基线加速器实验,就这个层面来说,也成为了探索更多种类中微子的重要线索。
而这,也是陈舟选择短基线加速器实验的原因之一。
陈舟或许不会是中微子振荡模型的提出者,但他一定会是其中的完善者。
他也极有可能是打开新物理之门的那个人。
“陈教授,整个加速器实验的检查,已经全部完成,没有发现问题”
高结在得到一名研究人员的汇报之后,走到陈舟的面前,语气有些激动的说道。
陈舟点了点头,看着高结,道“那,实验开始”
整个课题小组,所有的研究人员,全部撤离出这次实验的加速器装置,依序回到了加速器实验的控制室之内。
“都回来了吗”陈舟微微偏头,跟克罗斯问道。
克罗斯点点头“都回来了,可以开始。”
“嗯。”陈舟应了一声,旋即走到控制室的指挥台前。
稍微清了清嗓子,陈舟朗声说道“各位同事,经过我们近3个月的努力,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实验,我们终于准备好了”
“在今天,我们将去验证,中微子的质量顺序是否为正顺序,我们也将去获取c破坏相角的大小,还有那个我们一直寻找的,不为零的重中微子,还有θ23是否等于45°,还有”
这是第一次,所有的研究人员,听到陈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
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距离陈舟口中,这些原本虚无缥缈的东西,是这么的近。
“好啦,我虽然还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但现在,还是让我先去推开这个新物理之门吧”
“在实验之后,我相信,盛大的欢庆,正在等着我们”
说完这些,在每个人期待且激动的目光中,陈舟最后说道“现在,我宣布,华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陈舟团队中微子振荡加速器实验,正式开始”
随着陈舟的声音落下,已经准备待绪的研究人员,立马便开始了正式的实验操作。
随着短基线加速器实验中,中微子束流的产生,这项牵动许多人的实验,已经开始
高能所里,何弘蕴和耿国建这两位副所长,正凑在一起,谈论着陈舟的实验。
“耿所长,你觉得他能成功吗”何弘蕴给耿国建倒了杯茶,有意无意的望着窗外。
耿国建看着这杯即将倒满的茶水,嘴角微微一动,开口说道“不管他能不能成功,至少我们已经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咯。”
何弘蕴没有说话,转而说道“喝茶,这个茶的口味,还是蛮不错的。”
耿国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做出品茶的模样说道“口味是不错,但不如以前。”
听到这话,何弘蕴看了耿国建一眼,最终缓缓说道“那篇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理论研究论文,一登出来,就已经注定了我们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现在,如果他这次的实验一次性成功的话,那就更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前,用时间去说事。”
“毕竟他只是花费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
耿国建微微点头“我们在最开始,没有拉拢到他,其实就应该知道,会是这样。”
何弘蕴突然轻松的笑了笑“你说咱们这么多年,是不是早就够明白了”
耿国建愣了一下,旋即也是笑道“确实是早就该明白的,华国学术界的环境,迟早有一天是会被改变的。也就是早晚的问题。”
“而现在,陈舟的出现,很明显契合了这个契机,也顺应了上面的意思。”
何弘蕴点点头,道“是这个理,现在的华国,已经不是以前的华国,他需要综合国力,尤其是高精尖技术和人才的储备。这影响的是未来。”
“对。”耿国建又笑了笑,转而问道,“我们是不是该准备些什么”
何弘蕴回道“还有时间,等他的实验结束吧”
“也对”耿国建缓缓起身,端着那杯茶,走到窗边,轻声说道,“反正现在,咱们上上下下,都在盯着这个实验呢,不用急”
华国科技部门。
李振邦此时正焦灼地,在原地走来走去。
只不过,看他的眼神,却又有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之色。
原因无它,全是因为陈舟的实验。
陈舟那边的实验消息,一传过来,李振邦就这幅模样了。
这个可以说是,关系到高能物理学界未来的实验,早就牵动着李振邦的心了。
从最初的立项选题开始,他就一直关注着。
如果不是因为国家科技部门的介入,陈舟怎么可能在最初选择课题小组成员时。
能那么顺利的,将所有的精英人员,给挑选走
虽然这些精英人员,并不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的人员。
但相对来说,这已经是国家,在最大程度上,对陈舟这位新时代科研领军人物的支持了。
因此,看着一直关注的课题,终于走到了最后实验验证的一步。
李振邦的内心,又怎么能够平静的下来
即使他可以算是,已经经历了陈舟不少的课题研究。
忽然,李振邦桌子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他赶忙回到座位,拿起电话“喂,你好,我是李振邦”
谁知李振邦的话还未说完,电话那头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振邦啊,实验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振邦神情一正,连忙说道“老领导,实验应该还在进行中,具体的实验结果,还不知道。等到实验一结束,我这边一收到消息,我立马向您汇报。”
老领导听到这话,倒是难得的说道“还在进行中啊我这琢磨着时间,看来没有琢磨对,陈舟这小子,一个实验,倒是牵动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呐”
李振邦嘴角露出一丝笑意,说道“老领导,您也别急,相信陈舟教授,会给我们带来好消息的。”
“嗯,我也相信陈舟他,会一如既往地成功”老领导说完,便又吩咐道,“那行,振邦,我就不打扰你的工作了,等到实验结果有消息,你记得第一时间告诉我”
“好的,老领导,您放心”李振宁赶紧应道。
电话随之被挂断了。
李振邦放下手中的听筒,又摸出手机看了一眼。
还是没有消息。
放下手机,李振邦喃喃自语道“陈舟这小子,也是厉害,以一人之力,牵动了这么多的关注”
想到这,李振邦不由得又笑了笑。
他忽然想到,陈舟回国这段时间,华国学术界所发生的变化。
虽然很细微。
但,结果喜人。
收起思绪,李振邦知道,自己急也是急不来的。
这一切,还得看陈舟。
要是他能把实验结果给急出来,那华国恐怕,早就堆满了诺贝尔奖咯。
作为整场实验的主要负责人,也是所有人关注的主角。
陈舟其实并不知道,科技部门的领导,还有国家的老领导,也在关注着这里。
对于今天的实验,陈舟本身就没有透露过什么消息。
至于高能所里的研究人员,陈舟倒是能够想到。
他们此刻应该,也是重点看着这里。
而何弘蕴和耿国建这两位副所长,陈舟则是在上一次的欢迎宴会后,便再也没有打过交道。
再加上陈舟本身的性格特点,以及研究的忙碌程度。
对于这两人,他自然是没有更多时间,再去接触的。
所以,陈舟是压根没有想过。
自己其实已经给,高能所的这两位副所长。
给整个华国学术界,带来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这个影响,很有可能在这次的实验之后,达到一个顶峰。
在这么多暗中关注的目光中,一心只在实验上的陈舟。
终于,迎来了实验的结束。
实验室的控制室之内,在实验刚结束时,是一片安静的。
但在这短暂的安静过后,随即便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还有欢呼声。
每个人的神情,都异常兴奋。
每个人看向陈舟的目光,都显得激动不已。
因为,从实验反馈的数据来看。
这一次的实验,完美的契合了,陈舟理论研究的成果
即使在没有进行全部数据分析之前,他们都已经清楚的认识到。
这次的实验,成功了
中微子振荡相关课题的实验,一次性成功了
“陈教授,我们成功了”
“陈教授,我们成功了”
站在陈舟身旁的高结和克罗斯,几乎同时喊道。
听到这两声呼喊的陈舟,微微扭头,看了看激动异常的高结的克罗斯。
他冲两人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是的,我们成功了我们打开了,新物理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