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德利涅的调侃,威腾却是丝毫不以为意。

    只见他笑着说道“德利涅教授,谁说只有物理学家,才能来听数学报告会了要知道,数学在大多时候,可还是为物理服务的哦”

    德利涅笑了笑,没有说话。

    这话要搁别的物理学家来说,德利涅可能还有许多反驳的理由。

    毕竟,其他的物理学家,可没有威腾这么好的数学基础。

    可从威腾的嘴里说出来,德利涅反而不想反驳了。

    倒是一旁的法尔廷斯,轻哼一声道“威腾啊,有这时间,还不如好好研究你的弦论,就像陈舟一样,不仅在理论上能够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在实验上,他同样上心。”

    一听到这话,威腾立马纠正道“不是弦论,是理论”

    看到威腾急于纠正的模样,法尔廷斯一向古板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作为理论的创始人,威腾其实还是蛮不喜欢别人将他的理论,统称到弦论里的。

    就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一样。

    毕竟,在十年代,弦论依据不同的数学模型,可是分裂为几个大的,互相不承认的流派的。

    直到威腾出手,一统了弦论的江湖。

    只可惜,不管是理论,还是弦论,都在时间的长河中,与主流物理学越走越远。

    因为理论中的东西,没有一项能被验证。

    更有甚者还认为,弦论并不属于物理学的范畴,而是属于纯数学上的概念。

    这也是威腾始终无法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最大原因。

    站在一旁的德利涅,也跟着笑了起来,他大有深意的说道“我觉得,你到不如跟陈舟好好沟通一下,如果让他对你的理论产生了兴趣,说不定,有生之年,你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机会。”

    威腾张了张嘴,却最终仿若泄气一般,一言不发。

    见状,德利涅伸手拍了拍威腾的肩膀,不再调侃,而是鼓励道“你呀,已经拿下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菲尔兹奖,至于理论的未来,就留给那些年轻人吧。”

    威腾微微扭头,看了德利涅一眼,沉思了两秒,忽然说道“你说让陈舟产生兴趣的话,他真能够在理论上,再做出突破或者说,他能够从实验上去验证它”

    听到威腾的话,德利涅瞬间愣了一下,他没想到威腾这家伙,居然把他调侃的话,给当真了。

    看来,这家伙对理论的执念,还是有些深的啊。

    德利涅轻轻摇了摇头“这个,恐怕只有陈舟知道了。”

    威腾收回目光,但眼神之中,却隐隐带着一丝希冀。

    倒是一旁的法尔廷斯,有些无奈的看着这两个人。

    据他所知,德利涅可是将标准猜想的希望,放在了陈舟身上的。

    而现在,威腾这家伙,大概率也是要做出同样的选择了。

    法尔廷斯忽然有些感慨,感慨于他们的年轻不再,已至暮年。

    要不然的话,以这两人的性格,怎么可能会想着未来之事

    又怎么可能会期待着,借助他人之手

    不过,法尔廷斯对于两人选择的陈舟,却是并没有多大反对的。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也只有陈舟,才有可能去实现两人的心愿。

    法尔廷斯曾经也问过德利涅,为什么不选择被誉为格罗滕迪克接班人的舒尔茨。

    德利涅是这么告诉他的。

    “舒尔茨虽然同为年轻数学家中的佼佼者,但是舒尔茨身上却少了一种东西,那就是除天才之外的耐力”

    德利涅并没有跟法尔廷斯解释这句“天才的耐力”,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以法尔廷斯自己的理解来看,应该指的是天才的持久力与创新力。

    或者说

    法尔廷斯思考之间,德利涅和威腾已经聊起了今天报告会的内容。

    被两人的声音打断思绪的法尔廷斯,也不再多想,径直走到两人身边,轻声说道“先去会场吧。”

    等到三人来到燕大数院的礼堂时,礼堂这块地方,已经是人山人海一般。

    报告会将在上午的9点半开始,而此刻也不过才8点半而已。

    法尔廷斯三人在现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了礼堂。

    来到礼堂里面,三人才发现,这里面的人,似乎比外面还要多一些。

    要不是有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的话,保不齐这礼堂里面,已经水泄不通了。

    简单扫视了一圈,威腾发现不少认识的物理学家,也来到了这里。

    和威腾一样,法尔廷斯和德利涅,也发现了不少认识的人。

    而这些人中,有数学家,也有其它领域的学者。

    诚如三人所见,也诚如德利涅所言。

    这一场报告会,可不止数学家来到了这里。

    三人倒没有去跟相熟的人打招呼,毕竟也不太好挤过去。

    在工作人员特意维持之下,还留着的位置上,坐了下来,等待报告会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院礼堂这里的人,也是越聚越多。

    如果算上大部分的年轻学者的话,说是吸引了近半学术界的人,也并不夸张。

    以至于陈舟来到这里时,望着这人头攒动的场面,都不免有些感慨。

    他虽然想到了,可能会有不少人前来。

    但却完全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的人。

    只不过,和法尔廷斯三人不同的是。

    陈舟并不是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礼堂的。

    围着礼堂的众人,在发觉陈舟时,很自觉的让开了一条小道。

    让今天的主角,从容的走进了礼堂。

    来到礼堂后台,孙院长等人早已等在这里。

    当看到陈舟后,孙院长才终于松了口气。

    虽然陈舟承诺了报告会的时间不变,可凡是不都有个万一吗

    万一陈舟那个中微子振荡的课题,又遇到什么突发的状况了呢

    那可不就把陈舟给绊住了

    “还有20分钟的时间,你要不要准备一下”

    孙院长出声问道。

    正从背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的陈舟,轻轻摇了摇头“现场的投影和白板准备好就行。”

    孙院长微微一笑“这个你放心,包你满意。”

    “那就没问题了。”陈舟轻声回道。

    在距离既定时间还有10分钟时,陈舟出现在了礼堂的讲台之上。

    随着陈舟的出现,原本喧闹的礼堂,也逐渐变得安静下来。

    众人的目光,齐齐聚焦在陈舟的身上。

    陈舟自顾自地打开电脑,开始测试投影仪能否使用。

    而孙院长则是就在讲台的下方,随时准备着策应陈舟。

    这一场报告会,由孙院长亲自负责指挥调度。

    将视线从陈舟的身上,移到爆满的礼堂之内。

    孙院长不由得有些感慨,燕大已经多少年,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当下的场面,真可谓是远道而来,座无虚席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陈舟看了眼时间,正好9点半。

    看了一眼台下的众人,陈舟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欢迎大家远道而来,参加今天的报告会”

    简短的开场之后,陈舟便直接进入了正题。

    “众所周知,极小模型纲领的研究,始终有两座大山横亘在面前,这便是极小模型纲领的两大问题”

    关于极小模型纲领两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z理论。

    一一在投影幕布之上出现。

    陈舟以一种舒服的节奏,切换着幻灯片。

    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解着其中的核心内容。

    陈舟也尽可能的,将其中可能令人产生困惑的地方,给讲解清楚。

    但尽管如此,也有许多人,仍然没有听明白。

    还有不少人,只把前面的问题给听明白了。

    后面的内容,就完全不知道陈舟在说什么了。

    但是,不管听没听懂,这些人还是拿着笔记本,飞速的在记着什么。

    对于这难得的机会,没有人愿意浪费。

    就算现在听不懂,回头再慢慢研究就是。

    毕竟,陈舟大佬的讲解,就只有这一次。

    可对于某些人来说,陈舟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却是省了他们不少的时间。

    他们所带来的疑惑,也在一个个的减少。

    从9点半,到10点半,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

    陈舟将极小模型纲领的研究成果,全部呈现出来。

    随后便进入了提问环节。

    这也是陈舟控制好的时间。

    两个小时的报告会,一个小时属于他自己。

    另一个小时,属于他的表演时刻。

    至于新公式的内容,则放在了下午。

    没错,今天的报告会,被分成了上下两个半场。

    上午是极小模型纲领的内容,下午是新公式的内容。

    “以上,便是关于极小模型纲领的相关研究内容,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

    陈舟将幻灯片切回第一页,同时对着台下众人说道。

    随着陈舟的声音落下,整个会场在短暂的沉寂之后,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陈舟在解答的同时,也快速的切换着幻灯片。

    将那个问题所对应的部分,直观的展现在所有人面前。

    在回答了一部分问题之后,陈舟的注意力,开始放在台下几位还算熟悉之人的面孔上。

    先前的那些问题,只能算是热身。

    就在陈舟将注意力放在这些人身上时,这些人也没有令陈舟失望。

    “我想知道,在对给定的代数簇,进行bodon操作时,你是怎么确定有限次操作次数的准确来说,是你在论文中的式79,是如何获取的”

    法尔廷斯的声音并不大,却吸引了诸多关注的目光。

    对于这位用代数几何的方法,证明了数论中的莫德尔猜想的牛人。

    在座的大部分人,都还是认识的。

    至少,看过照片。

    因此,法尔廷斯一说话,原本某些还打算提问之人,便自觉的放下了举起的手臂。

    台上的陈舟,在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微微一笑,随即便开始解释这个问题。

    “在获取极小模型的过程中”

    在解释的过程中,陈舟悄悄冲孙院长做了个手势,示意对方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白板,给抬上来了。

    等到工作人员将白板抬上讲台后,陈舟也正好说到“事实上,在得到式79的过程中,我还采用了一个小技巧,这个小技巧,算是z理论的内容,也算是舒尔茨教授的进类完美空间理论中的内容吧”

    说完,陈舟便走到白板前,拧开记号笔的笔盖,开始在上面书写了起来。

    而听到他这句话的法尔廷斯,则是忽然想通了什么。

    此时,他的耳边,也恰好响起了德利涅的声音“这就是我为什么选择他的原因。”

    而作为被陈舟提到的舒尔茨,则是露出了一丝莫名的笑容。

    以至于他身旁的陶哲轩,跟他说的话,他都没有听清。

    一块白板,在还余下近五分之一地方时,陈舟停下了手中的笔。

    旋即,陈舟转身,看向法尔廷斯“法尔廷斯教授,我想白板上的内容,足以解释您刚才的问题了。”

    法尔廷斯看了陈舟一眼,出声说道“我没有其它问题了。”

    陈舟微微一笑,转而看向其他人。

    不过,令陈舟有些意外的是,法尔廷斯之后,提问的人,明显骤减。

    到最后,他所预留的一个小时时间,居然还剩下了一些。

    对此,陈舟倒也理解。

    法尔廷斯这样的大牛,都没有问题了,那其他人就算是没有弄懂,也不会拿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出来提问了。

    与其问出了令在座数学大佬们轻视的问题,倒不如憋在心里。

    等着报告会结束之后,再慢慢研究陈舟的论文。

    讲台旁的孙院长,在看到这个情况后,脸上一片自豪的表情。

    这是多少年了,华国数学界,又出现了这样的一人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陈舟结束了今天报告会的上半场。

    上半场的报告会,可以说是异常的顺利。

    对于来到报告会的人来说,他们也算是收获满满。

    在陈舟搬走了极小模型纲领面前的两座大山之后,他们都能在这个领域里,大展拳脚了。

    当然,这一切,还得等到他们吃透陈舟的论文,吃透z理论的内容。

    经过中午短暂的半场休息时间。

    下午2点整。

    属于新公式的下半场报告会,如期而至。

    相比于上半场的报告会,下半场所吸引的人,还要更多。

    如果说上半场的报告会,不少人都是来凑数的话。

    那下半场的报告会,则是他们的主要目标了。

    吃透新公式,在这场报告会里,寻找到自己困惑的答案。

    便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这个,被陈舟赋予了普遍适用性的新公式,真正的威力。

    也才能使这个新公式,在诸多领域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