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院长,您找我”

    陈舟推开了孙院长办公室的门。

    办公室里,除了孙院长外,还有陈舟熟悉的周院长和燕京日报的记者姚彤彤,以及陈舟不是很熟悉的燕大校长邱校长。

    对于邱校长的印象,陈舟仅停留在开学典礼和上次的颁奖仪式。

    尤其是邱校长给他一百万奖金的那一刻,真的是印象深刻

    孙院长笑看着进来的陈舟,说道“新闻都看到了”

    陈舟轻轻点了点头“看到了。”

    孙院长看到陈舟这一脸平静的模样,不由得讶异道“你这怎么跟没听到一样一点想法都没有吗”

    陈舟看了看孙院长,又看了看邱校长,咧嘴笑了笑“也不是,还是挺惊讶的,有点没想到。按理说,一堆人等着这个名额呢,应该轮不到我的。”

    孙院长摇了摇头,并不赞同陈舟的说法“话不能这么说,如果只看资历的话,却是轮不到你。但是,你的成就已经超过了多少熬资历的人换句话说,你的成就已经压倒了那些熬资历的人。”

    陈舟没有说话,这话孙院长可以说,但他却不能真的去接。

    想了想,陈舟诚恳的说道“校长,院长,谢谢你们。”

    孙院长笑道“谢什么”

    陈舟回道“要不是有你们的推荐信,我也不可能入选这次的青年拔尖人才。”

    说这话的时候,陈舟的表情十分诚恳。

    他是真的挺感谢眼前的邱校长和孙院长的,他也知道,联名推荐信肯定不会只是孙院长一个人,说不定还是邱校长主导的。

    一旁的邱校长一直在观察陈舟的表情,这时出声说道“这你就错了。每年评选的时候,每个候选者后面,都有院士的推荐信。我们的联名推荐信,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作用。”

    “反倒是你们孙院长说得对,你的学术成就,已经让很多教授都汗颜了。如果再凭资历来压你,那就说不过去了。”

    “再者,国家万人计划的初衷,也不允许这种现象的出现。那样的话,就违背了这项计划制定的初衷。”

    孙院长也笑着说道“没错,终归还是你自己的能力达到了,要不然,就是我们写再多的联名信,也不顶用呀”

    陈舟腼腆的笑着,这样子夸自己,怪不好意思的。

    顿了顿,邱校长又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从上次把你树立成新时代大学生的楷模开始,国家已经有意将你打造成一面旗帜了。”

    “从这次的评选来看,你的这面旗帜,已经成为了国家万人计划的风向标。也必然会给国家万人计划的实施,带来正面的反馈”

    陈舟听得真切,他有些惊讶的看着邱校长,这份夸奖,是真的让陈舟没想到的。

    国家“万人计划”是啥

    是国家10年的人才规划

    陈舟自问凭现在的自己,想要给这些计划带来正面反馈,很难很难。

    现在的他,顶多算是一个信号。

    而且邱校长的这些话,包含的信息量属实有点大。

    想到办公室里还有一人,陈舟不由得看了姚彤彤一眼。

    姚彤彤此刻也是一脸震惊。

    虽然从这次的青年拔尖人才名单中,大家都猜到了一些,也都认为这是国家引导的新风向。

    但是从邱校长口中听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邱校长是谁

    燕大的校长,华国科学院的院士。

    华国学术领域,真正的大佬级人物。

    和邱校长相比,即使是她这样专门跑新闻,特意盯着学术圈新闻的记者,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她们只能猜测,但从邱校长口中说出来,那就八九不离十了。

    想到这些,姚彤彤瞬间来了精神。

    这可是一个绝对绝对的大新闻,只要写好了,那年底奖金什么的,还不是轻轻松松

    不过,姚彤彤也意识到一件事,这些对话,貌似不是自己可以听的呀

    可是,她实在是不想错过这样收集信息,收集素材的计划。

    姚彤彤迟疑着说道“那个,邱校长,孙院长,我先出去一下,等你们聊好了,我再回来”

    邱校长看了姚彤彤一眼,笑着摆了摆手“姚记者,你不用出去,只要别把我原话写在报纸上就行了。而且,我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内容,报纸上就该到处都是了。”

    “谢谢邱校长。”姚彤彤感激的说道。

    说完,她就默默的站在一边,继续当个隐形人。

    这点觉悟,她还是有的。

    不过,她大概也知道了邱校长把她留下来的原因。

    陈舟看到姚彤彤的模样,不由得觉得有些好笑。

    收回目光,陈舟看向邱校长,邱校长也正看着他。

    邱校长又说道“陈舟啊,你也不用有压力,我相信你是享受这种压力的。”

    陈舟一愣,旋即笑着道“只要压力别太大,就还行。”

    闻言,邱校长和孙院长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末了,邱校长颇为感慨的说“这些年,国内的科研环境,软硬件其实并不比国外差,国际交流也渐成常态,但是仍有大批优秀人才流失。”

    “以前,毕业的博士生总想着出国,因为大家都认为出国后,再回来才有更好的待遇和支持。而有些在国外发展的好的,甚至就不愿意回国了。”

    “现在有了万人计划,也算是安定了一下浮躁的人心。而且你的入选,就是给了广大的优秀人才一个目标。”

    “大家都看到了,年龄、资历都不是问题。只要你足够优秀,就能入选国家的人才计划。享受到和国外回归人才一样的待遇。”

    “是啊。”孙院长也有些感慨,“以前,即使专业表现优异,但也只能按部就班的评职称、涨工资、申请经费。”

    “但现在万人计划的实施,给了一个新的平台。不管是工作条件、事业平台、生活待遇等方面,都和千人计划人才一样,受到国家重点保障,享受同样的待遇。”

    听到邱校长和孙院长的话,陈舟不由得想起了他解决冰雹猜想后的那次颁奖仪式上,那位记者的问题。

    国家是在改变的,但需要给她时间。

    邱校长和孙院长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脸上看到了一丝欣慰的表情。

    “对了,陈舟,等到青年拔尖人才的名单公示完,后续流程都走完,你就可以自己申请经费了。”孙院长提醒道。

    “课题经费吗这个好像”

    陈舟本想说自己做的研究,好像也就一堆草稿纸,再加一堆笔芯就行了。

    但听得孙院长后续的话,陈舟立马止住了自己的话。

    孙院长说的是,按照国家“万人计划”的规定,给予自然科学领域的经费是每人120240万元。

    而且赋予青年拔尖人才自主支配权,支持他们开展自由选题研究、举办国际国内展演活动,或参加国际合作交流和培训。

    同时,经费是跟着入选者走的,名义上可由高校或用人单位管理,但是入选者如果转换工作单位,经费将一并流转。

    这也是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抢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的原因。

    因为入选者的到来,意味着一大笔经费的流入。

    科研往往也是大量烧钱的买卖,有时候还不一定能做成这买卖。

    不过,这话的后半段,陈舟没仔细听。

    但前半段,120240万元的经费,陈舟是听得真真切切的。

    看着陈舟那明亮的眼睛,孙院长摇头笑道“你小子,听到钱的反应,可比先前大多了。”

    陈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孙院长,也不是钱不钱的,就是看到国家这么支持科学研究,我就很开心。”

    孙院长无语的指了指陈舟,旋即问道“你刚才话好像还没说完,你说的好像,是好像什么”

    “呃”陈舟略微有点尴尬,但很快说道,“我说的好像是指,这个好像国家想的太周到了,真的是太重视人才了,真的好重视。”

    孙院长看着陈舟,并没有戳破这小子的话。

    邱校长倒是没看出陈舟的想法,接话说道“确实是这样,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地,未来的人才会越来越汇聚的。”

    陈舟忙说道“是的,是的,校长说得对。”

    邱校长有些意外的看了陈舟一眼,心想这小子现在这么这么激动了

    殊不知,陈舟现在想的却是,这么多经费,该怎么用哦

    要是买草稿纸,怕不是要堆成山咯

    随即,陈舟又想到了一件事,他出声问道“邱校长,孙院长,马上我毕业了,会去麻省理工留学,这样的话,会影响这次的青年拔尖人才吗”

    邱校长摇了摇头“不会。你走的是联合培养的计划,从某种角度来说,在麻省理工那边,你属于交流学习。到时候,在麻省理工毕业后,你会同时获得燕大和麻省理工的博士学位。”

    陈舟大概听明白了,意思大概就是,麻省理工只负责培养,他实际还是燕大的学生。

    这操作,不知道麻省理工晓不晓得

    孙院长看着陈舟也说道“其实以你现在的学术成就,直接从燕大博士毕业也是可以的。”

    陈舟一愣,旋即问道“是数学系和物理系双博士毕业吗”

    听到陈舟的问题,孙院长反倒楞了一下,摇了摇头“那倒不是,只是数学系的。”

    闻言,陈舟笑着说道“那还是算了吧,而且不经历一次完整的学习,人生是会有遗憾的。”

    孙院长摇头轻笑“知道你小子有自己的想法,也能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所以我呀,也只是随口一说。”

    陈舟嘿嘿笑着,没有说话。

    看了陈舟一眼,邱校长想说什么,却没有说出口。

    孙院长也一样,只是看着陈舟,并没有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陈舟的未来,究竟是怎样的,谁也说不准。

    而且,选择权始终在陈舟自己的手里。

    在孙院长的办公室里待了足足有两个小时,陈舟才离开。

    邱校长和孙院长和他说了很多,基本上把青年拔尖人才这回事给彻底说清楚了。

    不得不说,陈舟大概是最幸福的了。

    相比于其他的入选者,谁能够有两位院士,同时给自己讲解这计划是怎么回事

    而且,各种细节都给你讲的明明白白的。

    当然,从这次谈话中,包括孙院长那看似“随口一说”的博士毕业,陈舟也想到了很多。

    他也知道这两位老人所担心的是什么。

    轻轻摇了摇头,陈舟停下脚步,回头问道“姚记者,咱们找个地点”

    姚彤彤是跟着陈舟一块出来的,这次的专访还是拜托燕大才有的。

    上次克拉梅尔猜想的论文出来后,姚彤彤就约过陈舟做专访。

    可惜,陈舟实在太难约了,而且理由居然不是在陪女朋友,就是在陪女朋友的路上。

    对此,姚彤彤很是无语,但也没有办法,总不能再跑来燕大蹲人吧

    燕大可是继上次记者入校事件之后,就明令禁止了这件事。

    陈舟并不知道姚彤彤的想法,如果知道的话,他估计觉得自己很无辜。

    自己的的确确是在陪女朋友啊,要么就是在陪女朋友的路上。

    只不过,陪女朋友的地点是在图书馆就是了。

    两人来到一间空置的教室,采访正式开始。

    姚彤彤直接问道“您如何看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这件事”

    陈舟回道“很荣幸。”

    姚彤彤等了一会,见陈舟确实说完了,才继续问下一个问题。

    没有丝毫的意外,和以往的每次采访一样,这回答,永远是这么的简洁。

    末了,姚彤彤问道“那您如何看待国家万人计划呢”

    听到这个问题,陈舟稍微组织了一下语言,才说道“万人计划树立了一个风向标,调动国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引领大家向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方向努力。”

    “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前所未有,各类人才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应主动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国家未来的壮阔事业之中,努力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国家伟大未来的光辉史册上。”

    姚彤彤有些意外的看了陈舟一眼,这好像他第一次除了学术知识,说这么多的话吧

    采访结束,姚彤彤礼貌的说道“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陈舟自然也礼貌的回道“不客气。”

    说完,陈舟就准备回图书馆。

    看着要离开的陈舟,姚彤彤迟疑着问道“能单独问你个问题吗”

    陈舟停下脚步,疑惑的转过身来“什么问题”

    “你以后会回国吗”姚彤彤紧紧的盯着陈舟,不愿意错过陈舟脸上丝毫的表情。

    陈舟看着姚彤彤,轻声笑了笑“这还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