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层层埋伏
湘西之地,山高水远。
在一些画本传记之中,书写着一种赶尸人的职业,将死去人的尸体从外乡运送回到家乡,落叶归根。
诞生这种传记的本质原因,便是在这片地界之中没有道路,到处是高山水泽,车马难以通行,只有靠着一双腿脚丈量土地。
彭安回到氏族之后,立刻颁布命令,征集男丁。
在氏族之中,彭安的权力丝毫不亚于一位国王。
他的命令没有任何人胆敢反抗。
所有十二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男丁都被征集成为兵员,自带干粮和武器入伍。
至于四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在这些土著氏族中,除了那些贵族外,普通的土著百姓很少有人能活到四十五岁以上。
就算有侥幸活到四十五岁以上的,身体也已经苍老不堪,没有出战的价值。
彭安穷兵黩武,拿出大半家底,很快召集到了两万多的蛮兵,他又向周边依附于他的一些中小氏族索要兵员,这些氏族势力不如彭安,不敢反抗,只能乖乖出人。
最终,彭安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四千多人。
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也丝毫称不上精锐,但有着龚奇在城内的里应外合,拿下长沙不会太难。
只要彭安顺利拿下长沙,后边的蜀王刘湘便可以派兵跟进,进而掌控湖南要地,和淮阴贼持续争斗。
彭安带领部队在山林中出发,行军过程比想象中容易,这些山中的百姓已经习惯了这种山路的攀爬,对平原百姓来说这是高山险阻,对他们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家中七八岁的稚童也具备翻山越岭的能力。
因为不具备的会被自然淘汰。
队伍向南行走,在深山中绕了一圈,从雪峰山脉处经过。
走出雪峰山脉后,距离长沙就只有一百多里,高强度行军下,一天半就足以兵临城下。
其实一开始时向西走,从张家界区域经过可以更快的走出大山,但是那条路距离长沙还有一段距离,过早的暴露行踪很可能会出现变故,因此李甲和彭安才决定绕道雪峰山。
十余日后,李甲等人来到雪峰山脉尽头,再往前一步便可出山。
不过走出大山也就意味着将要暴露,谨慎起见,李甲先带人出山探查,看看他不在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外界有没有发生什么变故。
按理来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故。
他在离开之前用计策挑起了湖南士族和淮阴贼的矛盾,并且还有龚奇为主的反抗势力在城中抗拒投降,长沙应该不会太轻易的落入淮阴贼的口袋。
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动手前,李甲还是选择先打探消息。
结果令他满意。
淮阴贼在这期间虽然有了一些进展,掌控了湖南的几座城池,但还远远没有得到长沙。
李甲大喜,连忙回到山林复命。
彭安得到这一好消息后十分高兴,他下令让手下士兵吃饱喝足,休息半日,然后开始急行军,在出山后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沙,拿下城池。
彭安还告诉众人,汉人的城池中用白玉铺地,黄金做砖,那里的人们人人穿着昂贵的华丽衣服,有着吃不完的食物,那里的女子皮肤像雪一样白,身体比鲜花还香,只要用出全力,拿下城池,这些都将会是他们的。
那些土著士兵听了,一个个呼吸急促起来,眼睛中亮起渴望的目光。
一位少年,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年纪,皮肤有些蜡黄,但乌黑的眼睛满是渴望。
他心中渴望土王大人描绘的世界。
他这次回去,要拿回去一大袋汉人的食物,一大袋汉人的布匹,让阿妈再也不愁吃穿,还要拿金砖,要拿白玉,还要抢回一个白白胖胖的汉人女子……
少年从怀中取出已经为数不多的干粮,大口的吞咽,粗糙的口感仿佛是某种美食,他想象自己是在吃那些汉人的食物。
彼时的外界,针对李甲等人的军队也已经布置妥当。
何艾在湖南经营多年,势力遍布上下乡镇。
李甲从始至终都没能逃出掌控。
长沙城内此时已经是刀山火海,龙潭虎穴,只等着李甲跳进来。
而长沙城外也丝毫不逞多让。
距离长沙不远的莲花岭是何艾最初经营的土地,其中布置了大量伏兵,用以截断李甲等人的后路。
在不远处的韶山还有第二重伏兵,确保不会有漏网之鱼。
此外还有第三重,第四重……
何艾之所以布置如此之多,是因为在他原本的设想中,他是想借李甲这枚棋子打击刘湘,最好是引刘湘出蜀,从而将其擒住,再不济也能覆灭对方一支军队。
但如今探查之下,刘湘没有出蜀也就罢了,竟然连自己的嫡系部队都没有派出,仅仅是让手下的蛮将代替出征。
这实在是让何艾有一种大材小用的感觉。
不过如果能将这伙蛮兵全歼,不放跑一人,或许可以再骗一次刘湘。
回到山林之中。
李甲对何艾谋算毫无防备。
彭安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带兵走出山林,直接开始向长沙方向急行军。
路上出现了一些意外。
一些士兵因为高强度行军饥饿晕倒。
他们里面或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或是有粮食,但是之前没舍得多吃,因此导致了这种情况。
不同于中夏军队粮草是由粮草官统一分配,这些蛮兵的粮食都是自己自带,有多有少,自然情况也就各不相同。
彭安对这些人毫不留情,直接选择抛弃。
继续行军,期间在路上撞上一支商队,是一支贩卖布匹的商队,里面都是上等的丝绸布料。
蛮兵们见到后简直挪不开脚步,彭安连杀了数人才稳定住军心。
“不要贪图这些小利,进了长沙城里面有千倍万倍比这更好的东西!”
彭安如是说道。
此乃谎言,因为这些丝绸即便是在京城也是上上等的丝绸,价格不亚于黄金。
彭安之后的行为也不能服众。
他是识货的,因此偷偷命自己的亲卫将丝绸包裹起来拿走了,可惜人多眼杂,还是被人们发现。
商队自然是淮阴军的探子,来此的目的是确认李甲的行军情况,因为李甲的行军速度比估算的要慢上不少,淮阴军需要弄清其中的原因。
彭安本来是要命人杀掉商队成员的。
但是商队的头领十分巧合的是钱家的旁系子弟,还曾经和落魄的李甲熟识,因此彭安最后没有杀成。
反正三万多大军也不可能隐藏的住,自从走出山林之后,肯定就已经暴露在淮阴贼的视野中了,现在比拼的就是速度,杀与不杀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在一些画本传记之中,书写着一种赶尸人的职业,将死去人的尸体从外乡运送回到家乡,落叶归根。
诞生这种传记的本质原因,便是在这片地界之中没有道路,到处是高山水泽,车马难以通行,只有靠着一双腿脚丈量土地。
彭安回到氏族之后,立刻颁布命令,征集男丁。
在氏族之中,彭安的权力丝毫不亚于一位国王。
他的命令没有任何人胆敢反抗。
所有十二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男丁都被征集成为兵员,自带干粮和武器入伍。
至于四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在这些土著氏族中,除了那些贵族外,普通的土著百姓很少有人能活到四十五岁以上。
就算有侥幸活到四十五岁以上的,身体也已经苍老不堪,没有出战的价值。
彭安穷兵黩武,拿出大半家底,很快召集到了两万多的蛮兵,他又向周边依附于他的一些中小氏族索要兵员,这些氏族势力不如彭安,不敢反抗,只能乖乖出人。
最终,彭安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四千多人。
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也丝毫称不上精锐,但有着龚奇在城内的里应外合,拿下长沙不会太难。
只要彭安顺利拿下长沙,后边的蜀王刘湘便可以派兵跟进,进而掌控湖南要地,和淮阴贼持续争斗。
彭安带领部队在山林中出发,行军过程比想象中容易,这些山中的百姓已经习惯了这种山路的攀爬,对平原百姓来说这是高山险阻,对他们来说却是家常便饭,即便是家中七八岁的稚童也具备翻山越岭的能力。
因为不具备的会被自然淘汰。
队伍向南行走,在深山中绕了一圈,从雪峰山脉处经过。
走出雪峰山脉后,距离长沙就只有一百多里,高强度行军下,一天半就足以兵临城下。
其实一开始时向西走,从张家界区域经过可以更快的走出大山,但是那条路距离长沙还有一段距离,过早的暴露行踪很可能会出现变故,因此李甲和彭安才决定绕道雪峰山。
十余日后,李甲等人来到雪峰山脉尽头,再往前一步便可出山。
不过走出大山也就意味着将要暴露,谨慎起见,李甲先带人出山探查,看看他不在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外界有没有发生什么变故。
按理来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故。
他在离开之前用计策挑起了湖南士族和淮阴贼的矛盾,并且还有龚奇为主的反抗势力在城中抗拒投降,长沙应该不会太轻易的落入淮阴贼的口袋。
不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动手前,李甲还是选择先打探消息。
结果令他满意。
淮阴贼在这期间虽然有了一些进展,掌控了湖南的几座城池,但还远远没有得到长沙。
李甲大喜,连忙回到山林复命。
彭安得到这一好消息后十分高兴,他下令让手下士兵吃饱喝足,休息半日,然后开始急行军,在出山后以最快的速度抵达长沙,拿下城池。
彭安还告诉众人,汉人的城池中用白玉铺地,黄金做砖,那里的人们人人穿着昂贵的华丽衣服,有着吃不完的食物,那里的女子皮肤像雪一样白,身体比鲜花还香,只要用出全力,拿下城池,这些都将会是他们的。
那些土著士兵听了,一个个呼吸急促起来,眼睛中亮起渴望的目光。
一位少年,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年纪,皮肤有些蜡黄,但乌黑的眼睛满是渴望。
他心中渴望土王大人描绘的世界。
他这次回去,要拿回去一大袋汉人的食物,一大袋汉人的布匹,让阿妈再也不愁吃穿,还要拿金砖,要拿白玉,还要抢回一个白白胖胖的汉人女子……
少年从怀中取出已经为数不多的干粮,大口的吞咽,粗糙的口感仿佛是某种美食,他想象自己是在吃那些汉人的食物。
彼时的外界,针对李甲等人的军队也已经布置妥当。
何艾在湖南经营多年,势力遍布上下乡镇。
李甲从始至终都没能逃出掌控。
长沙城内此时已经是刀山火海,龙潭虎穴,只等着李甲跳进来。
而长沙城外也丝毫不逞多让。
距离长沙不远的莲花岭是何艾最初经营的土地,其中布置了大量伏兵,用以截断李甲等人的后路。
在不远处的韶山还有第二重伏兵,确保不会有漏网之鱼。
此外还有第三重,第四重……
何艾之所以布置如此之多,是因为在他原本的设想中,他是想借李甲这枚棋子打击刘湘,最好是引刘湘出蜀,从而将其擒住,再不济也能覆灭对方一支军队。
但如今探查之下,刘湘没有出蜀也就罢了,竟然连自己的嫡系部队都没有派出,仅仅是让手下的蛮将代替出征。
这实在是让何艾有一种大材小用的感觉。
不过如果能将这伙蛮兵全歼,不放跑一人,或许可以再骗一次刘湘。
回到山林之中。
李甲对何艾谋算毫无防备。
彭安按照计划好的时间,带兵走出山林,直接开始向长沙方向急行军。
路上出现了一些意外。
一些士兵因为高强度行军饥饿晕倒。
他们里面或是没有足够的粮食,或是有粮食,但是之前没舍得多吃,因此导致了这种情况。
不同于中夏军队粮草是由粮草官统一分配,这些蛮兵的粮食都是自己自带,有多有少,自然情况也就各不相同。
彭安对这些人毫不留情,直接选择抛弃。
继续行军,期间在路上撞上一支商队,是一支贩卖布匹的商队,里面都是上等的丝绸布料。
蛮兵们见到后简直挪不开脚步,彭安连杀了数人才稳定住军心。
“不要贪图这些小利,进了长沙城里面有千倍万倍比这更好的东西!”
彭安如是说道。
此乃谎言,因为这些丝绸即便是在京城也是上上等的丝绸,价格不亚于黄金。
彭安之后的行为也不能服众。
他是识货的,因此偷偷命自己的亲卫将丝绸包裹起来拿走了,可惜人多眼杂,还是被人们发现。
商队自然是淮阴军的探子,来此的目的是确认李甲的行军情况,因为李甲的行军速度比估算的要慢上不少,淮阴军需要弄清其中的原因。
彭安本来是要命人杀掉商队成员的。
但是商队的头领十分巧合的是钱家的旁系子弟,还曾经和落魄的李甲熟识,因此彭安最后没有杀成。
反正三万多大军也不可能隐藏的住,自从走出山林之后,肯定就已经暴露在淮阴贼的视野中了,现在比拼的就是速度,杀与不杀都不会有太大影响。